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?
羽絨服是指以羽絨為填充物,絨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%的服裝,包括羽絨外套、羽絨褲子、羽絨馬甲等。羽絨是長在鵝、鴨的腹部,成蘆花朵狀的絨毛,成片狀的叫羽毛。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,比棉花(植物性纖維素)保溫性好,羽絨球狀纖維上有著很多三角形的細小氣孔,能隨氣溫變化而收縮膨脹,吸收人體散發(fā)的熱氣,隔絕外界冷空氣,具有優(yōu)異的保暖性能。羽絨服是一種常見的冬季服裝,因其良好的保暖性能而受到消費者的喜愛。絨子含量是指羽絨羽毛中絨子所占的質量百分比。膽料是指面料與里料間包裹羽絨的織物或無紡布。
適用范圍
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面料,以羽絨為填充物生產(chǎn)的各類服裝,門襟、袋蓋、風帽、領子等小部位可釆用其他填充物;不適用于羽絨和纖維共混填充、分層或分區(qū)使用纖維填充的服裝。
羽絨服檢測項目
絨子含量(含絨量)、蓬松度、清潔度/濁度、異味、成分分析、種類鑒定、微生物、耗氧量、殘脂率、酸度(pH值)、水分率/回潮率、纖維標識、充絨量、防鉆絨性能、色牢度、甲醛、烷基酚(AP)、烷基酚聚氣乙烯醚(APnEO)、面料外觀、安全性能、功能性、縫制質量、粘合質量、熨燙質量等。
羽絨服檢測標準
羽絨服裝GB/T 14272-2021;
針織羽絨服裝FZ/T 73053-2015;
羽絨服裝及羽絨混合、復合服裝Q/SX-010-2022;
國家紡織產(chǎn)品基本安全技術規(guī)范GB 18401-2010;
羽絨羽毛 GB/T 17685-2016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1;
國際羽絨羽毛局測試規(guī)則 第15部分 IDFB-2013 15;
國際羽絨羽毛局測試規(guī)則 第15-A部分 IDFB-2017 15-A;
國際羽絨羽毛局測試規(guī)則 第15-C部分 IDFB-2013 15-C;
國際羽絨羽毛局測試規(guī)則 第15-D部分 IDFB-2019 15-D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2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2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3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3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4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7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5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6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6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4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7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8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/T 10288-2016 5.9;
羽毛試驗方法 JIS L1903:2022 8.5;
紡織品 表面活性劑的測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GB/T 23322-2018。
羽絨服測試標準方法
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GB/T 250;
(所有部分)服裝號型GB/T 1335;
紡織品度試驗耐洗色度GB/T 3921-2008;
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:紡織品和服裝GB/T 5296.4;
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/T 6529;
數(shù)值修約規(guī)則與極限數(shù)值的表示和判定GB/T 8170;
紡織品度試驗耐人造光色牢度: 氙弧GB/T 8427-2019;
紡織品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GB/T 8629-2017;
羽絨羽毛檢驗方法GB/T 10288-2016;
機織物與針織物緯斜和弓緯試驗方法GB/T 14801;
服裝術語GB/T 15557;
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GB/T 21294;
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GB/T 21295-2014;
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GB/T 29862
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GB/T 31127-2014;
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(chǎn)品安全技術規(guī)范GB 31701;
紡織制品附件銳利性試驗方法GB/T 31702;
服裝測量方法GB/T 31907;
服裝標志、包裝、運輸和貯存FZ/T 80002;
服裝成品出廠檢驗規(guī)則FZ/T 80004;
羽絨服裝外觀疵點及縫制起皺五級樣照(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(yè)部);
男女單、棉服裝、男女兒童單服裝外觀疵點樣照(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(yè)部)。
資質:CMA、CNAS
樣品要求:成衣1件(具體要求請咨詢STC客服或技術人員)
檢測時間:5個工作日
GB/T 14272-2021羽絨服要求
1、 使用說明
1.1、羽絨種類可以不標顏色(若標注白鴨、鵝,需要考核異色毛絨含量),僅表鴨、鵝絨;
1.2、標注絨子含量,不再標注含絨量;
1.3、絨子含量標注分檔按5跳檔(應按50、55、60、65、70、75、80、85、90、95標注);
1.4、舉例說明:以前標注含絨量90%的產(chǎn)品,現(xiàn)在標注絨子含量80%。
問題1:實測絨子含量,如何標注?
臨近的兩檔均可標注,根據(jù)企業(yè)自身情況確定。
安全的標注方式:絨子含量80%;
冒險的標注方式:絨子含量85%。
問題2:使用說明標注絨子含量81%,如何考核?
檢測機構考核方式
從松考核:按80%檔的指標考核;
從嚴考核:按85%檔的指標考核;
以中間值為界(如82.5%):低于82.5%,按80%檔考核,高于82.5%,按85%考核。
2、原材料要求
2.1、羽絨品質要求
2.1.1、絨絲+羽絲限量要求:絨子含量90%及以下≤10%,絨子含量95%羽絨≤5%。
2.1.2、樣品標稱鵝絨的,鵝毛絨含量應≥85%。
2.1.3、清潔度(濁度)指標由原先的≥450mm調整為≥500mm。
2.1.4、耗氧量指標由原先的≤10.0mg/100g調整為≤5.6mg/100g。
2.1.5、殘脂率指標由原先的≤1.3%調整為≤1.2%。
2.1.6、取消微生物、水分率考核要求。
2.1.7、氣味不再分級考核,只分合格和不合格兩種。含有明顯、令人討厭的氣味,則判定為不合格,否則判為合格。
2.2、經(jīng)緯紗向
將“緯紗允許程度”修改為“紗線歪斜程度”。
2.3、對條對格
增加了“注1:有顏色循壞的條、格按循壞對條対格”和“腳注面料有明顯條、格在0.5cm及以上且小于1.0cm的,互差不大于條格的1/5”。
2.4、外觀疵點
補充了“各部位只允許一中允許存在程度內的疵點”的規(guī)定;刪除了不明顯的疵點的定義,增加了“輕微”、“明顯”疵點程度的描述。
2.5、縫制
2.5.1、修改了針距密度的表述,與目前新標準的表述保持一致。
2.5.2、補充了“扣與扣眼上下應對位。四合扣牢固,上下應對位,吻合適度,無變形或過緊現(xiàn)象”的規(guī)定。
2.5.3、補充了“對稱部位應基本一致”的規(guī)定。
2.5.4、修改了成品主要部位規(guī)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要求。
2.6、規(guī)格尺寸允許偏差
2.6.1、修改了規(guī)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要求,分為“成人”和嬰幼兒及兒童”兩檔分別考核。
2.6.2、考核指標與GB/T2662-2017《棉服裝》保持一致。
2.7、整燙要求
覆粘合襯、涂層部位不應有脫膠、滲膠、起皺及起泡。各部位表面不應有沾膠。
2.8、理化性能
2.8.1、針對羽絨填充物,增加了APEO的限量要求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(APEO)是一種重要的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,性質穩(wěn)定、耐酸堿、成本低,主要用以生產(chǎn)高性能洗滌劑,是印染劑中最常用的主要原料之一。APEO具有致癌性和致變異性,其自然降解速度緩慢,降解產(chǎn)物NP和OP進入人體,產(chǎn)生類雌性激素的作用。
2.8.2、增加了耐汗?jié)n色牢度的考核要求,更改了耐皂洗沾色、耐濕摩擦色牢度、耐光色牢度等的考核要求。其中起絨、磨毛、植絨類面料、深色面料的耐濕摩擦色牢度合格品指標允許比文件規(guī)定降半級。
2.8.3、增加了拼接互染的考核,僅考核深、淺顏色拼接的產(chǎn)品。
2.8.4、有內膽結構羽絨服:縫子紕裂程度≤0.6,與其他服裝紕裂要求統(tǒng)一;無內膽結構羽絨服:縫子紕裂程度≤0.4,以滿足無內膽結構羽絨服穿著需求。有內膽結構羽絨服的紕裂僅考核未與羽絨絎縫在一起的面料、里料;外層僅起裝飾作用的織物不考核。紕裂試臉結果出現(xiàn)紗線滑脫、織物撕破或縫線斷裂現(xiàn)象判定接縫性能不符合要求。
2.8.5、在市場銷售中,客戶投訴羽絨服洗后質量問題的頻次逐年增多,故增加洗后外觀質量的考核項目。羽絨服裝洗滌后容易出現(xiàn)鉆絨、變色、沾色、涂層脫落等情況,影響消費者穿著,增加此項考核,更接近實際穿著情況。羽絨服裝不可干洗,容易導致羽絨及面輔料損傷及干洗劑殘留危害消費者健康。無論標簽是否標明干洗,仍要按照標準洗滌程序進行洗滌,且標準中各項指標都要考核。對于特殊設計確實能干洗的,建議企業(yè)自行制定企業(yè)標準。
3、羽絨服國標檢測方法變化
3.1、羽絨品質測定按GB/T 10288-2016的檢驗方法測試。
3.2、濁度采用GB/T 10288-2016中A法測試。
3.3、蓬松度按附錄C規(guī)定測試。
3.4、修改經(jīng)、緯向紗線歪斜程度測定,按GB/T 14801規(guī)定測定。
3.5、增加了附件尖端和邊緣的銳利性,按GB/T31702規(guī)定測試。
3.6、蓬松度
由恒溫烘箱法向蒸汽還原法轉變,蓬松度指標與GB/T 17685-2016《羽絨羽毛》一致。新國標采用蒸汽還原法,與國際主流標準接軌。新國標蓬松度根據(jù)不同絨子含量的要求逐步遞增,相對更合理,要求比舊國標相對更嚴格。
3.7、充絨量
在充絨量實際檢測中,經(jīng)羽絨服拆開后,會拆下多種服裝附件及線頭,這些附件及線頭在檢測過程中易出現(xiàn)遺失。為減少附件及線頭遺失對檢測結果的影響,修改了充絨量試驗方法。
3.8、烷基酚(AP)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(APnEO)D的測定
按GB/T 23322-2018中6.2.1規(guī)定執(zhí)行,取代表性的試樣、混勻。從混合樣中稱取0.5g試樣,精確至0/01g,置于250ml具塞錐形瓶中,加入80ml甲醇,在(70±2)℃下超聲提取(60±5)min。
3.9、耐光色牢度
按GB/T 8427-2019規(guī)定測試,其中曝曬按方法3,曬至第一階段。由于耐光色牢度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試驗結果一致性非常高,為提高實驗室測試效率,故將曝曬至第一階段。
3.10、拼接互染色牢度
按GB/T 31127-2014方法A規(guī)定測試。
3.11、縫子紕裂程度
測試方法按GB/T 21294規(guī)定。其中,織物平方米質量在52g及以下的面、里料,規(guī)定負荷45±1N。面、里料絎縫在一起的樣品,整體測試,施加負荷按面里料組合質量執(zhí)行。批量產(chǎn)品檢驗結果按GB/T 21294標準規(guī)定取平均值,單件產(chǎn)品取實測值。
3.12、防鉆絨性
測試方法按附錄D規(guī)定,經(jīng)防鉆絨性測試的樣品不應作其他項目檢測,鉆絨值發(fā)生爭議或仲裁時,采用兩件同批次、同款式、同顏色、同規(guī)格樣品的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(按GB/T 8170修約至整數(shù)位)。
3.13、試驗方法由織物絨包摩擦法改為成衣轉箱法,從整體上對成品的防鉆絨性作出評價,更貼合服裝實際穿著使用情況,也避免了因服裝款式復雜多樣導致取樣困難等問題,該方法是目前國內外現(xiàn)行羽絨服裝防鉆絨性測試方法的重大突破,將有效解決企業(yè)的難點和消費者穿著體驗的痛點。
如何選擇羽絨服
1、看填充物
羽絨服的填充物主要有鵝絨和鴨絨兩種。鵝的養(yǎng)殖期一般比鴨長,以素食為主,鵝絨的氣味通常要比鴨絨淡。鵝絨的保暖性能優(yōu)于鴨絨,但價格也相對更高。
2、看絨子含量
羽絨服絨子含量為標注分檔按5跳檔(應按50、55、60、65、70、75、80、85、90、95%標注)。絨子含量越高,羽絨手感越柔軟,蓬松度通常越高,在同等條件下其保暖性越好。
3、檢查蓬松度
蓬松度是衡量羽絨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標。蓬松度越高,羽絨服的保暖性能越好。消費者可以用手按壓羽絨服,回彈至初始狀態(tài)的時間越短,填充羽絨的蓬松度越高,用手摸捏羽絨服,感受其柔軟程度,絨子含量越高,羽絨的手感越柔軟。
4、看合格證或水洗標簽上注明的充絨量
羽絨服的充絨量對羽絨服的保暖性有顯著影響
充絨量100g及以下的羽絨服通常適用于0℃以上的溫度穿著;
充絨量140g左右的羽絨服通常適用于-5℃以上的溫度穿著;
充絨量180g左右的羽絨服通常適用于-10℃以上的溫度穿著;
充絨量200g左右的羽絨服通常適用于-20℃以上的溫度穿著。
5、看羽絨服面料
羽絨服的保暖性還和面料種類有關,具有優(yōu)異的防水、防風性能的面料保暖效果也更好。
STC上海標檢從事羽絨服檢測20余年,擁有豐富服裝檢測經(jīng)驗和專業(yè)設備,為企業(yè)提供羽絨服檢測報告,給予專業(yè)技術指導建議,助力產(chǎn)品提升競爭力,快速打開市場。